一百张旧影:1930年代一位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华山
赫达·莫里逊(Hedda Hammer Morrison,1908-1991),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父亲是个出版商。莫里逊的家里后来曾经送她到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的医学院去攻读,但她不久就说服家人,改到慕尼黑最早开办的一家摄影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摄影师的生涯。
赫达二十四岁那年(一九三三年)偶然在一份摄影杂志的广告上发现,中国北京的一家德国人开设的哈同照相馆正在征召一名会讲英、法、德语的女摄影师。她认为这个职位非己莫属:她会这三种语言,她的施瓦布地区的出身——当地人在德国以刻苦耐劳著称,而且她还是个女性——老板的盘算是可以少付些薪水。结果不出她的所料,北京的照相馆果然相中了她。
那个时代的中国,对于一个德国年轻的单身女性来说,实在是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但她还是只身离开德国前来中国。
赫达其后十三年里在北京度过的岁月,就是带着相机,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拍摄下如今大多已经荡然无存的旧日景物,留给后人嗟叹其珍贵价值的照片。
赫达·莫里逊除了北京之外,还到过很多地方,河北的正定、保定、热河,陕西的华山,山东的济南、泰安、威海、青岛以及南京、香港等地。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市井风情,也随之进入了她的镜头。
作为受过专业培训的摄影师,除了有较好的技术和经验之外,也拥有较好的设备和器材,赫达常用的是一台Rolleiflex双镜中幅相机,拍摄建筑时会用一台 9×12 cm 的Linhof Satzplasmat相机,这些都让她的作品呈现较高的质量和艺术性。
赫达的摄影有着独特的视角,特别是对人的关注,在北京的照片中留下了很多工匠、僧侣、民俗和市民生活的照片。在华山,她一样不只关注景色和建筑,拍摄了很多一般风景照中很少出现的人和物的特写。
道观中精美的卧榻,后面有一幅对联,虽然看得不完整,但应该是“黄芽白雪神仙府,瑶草琪花羽士家”,熟悉西游记的或许有印象,这是蜈蚣精道场黄花观的一幅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