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好书|《二十位人性见证者》:过时的是什么?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似乎还远远没有尽头。喧嚣暂歇,个人时间在疫情面前仿佛“被拉长”,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也许是更具体琐碎的规划,也有可能是更具哲学意味的——人类如何看待自身,人与自然如何平衡发展……我们试图从影像中——从影像的历史中,从影像的细节中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并邀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影像从业人员、爱好者们为我们解读触动他们的那一本摄影书籍——是什么原因、在什么境况下被打动、受到启发。
大约是在2006年,我刚进大学,从那时起开始自学摄影。幸亏那个年代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微博、微信公众号这些统统都没,我们才有时间去书店逛逛,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安静地捧着她读上片刻,如今回头看去,原来那是最好的时光。
在那些年里,我经常会跑去福州路的两家书店,一家是外文书店,在三楼靠窗处有片区域,那里全是摄影的原版画册,他们整整齐齐地摊在一张桌面上,可供人免费翻阅,而且画册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到马丁·帕尔(Martin Parr)到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应有尽有,书店三楼常年没有什么顾客,那曾是我的宝藏之地。
另外一个书店,则是马路斜对面的上海书城,那里的书比较全面,从相机选购到摄影理论再到原版画册都有。我就是在此处,某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下午,因为邂逅那本天蓝色封面的书而真正踏上摄影这条路——阮义忠先生的《二十位人性见证者》,2006年7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封面上的照片从一大排书中间跳了出来、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睛,我的心,那画面将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一个男孩,将一条小狗紧裹在自己的上衣里,目光如炬,透过这张照片,我仿佛跨越时空置身到那一瞬中去:男孩、小狗、街道,忽然一下统统活了起来。这是一张充满魔力的照片,你盯着男孩的双眼看得越久,这样的感觉就会越深。说得更确切一点,我的摄影之路应该是从这张照片开始的。
这是一本容易上手的书,写人的时候生动有趣,写理论的时候简单易懂。20位当代摄影大师各占一章、轮流登场,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每个章节由摄影师的一句名言统领,先是介绍摄影师的生平,然后再讲述他为什么拍照,他拍了什么,他的风格以及世人对他的评价,摄影师的代表作品在段落之间穿针引线。每个摄影师的篇幅虽然字数有限,但是有叙事有评论,信息量大,大到一个细节都点到,比如:在写柯特兹当年难得找到的摄影差事是靠替一本室内设计杂志Town&country拍摄家具糊口,阮义忠先生连该杂志的名称都写了出来。可见作者在动笔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和积累,事后我在网上看到一段采访,说起这本书的由来是他在抄写妻子给他念国外文章的翻译时觉得枯燥,于是就加进了他自己的解读,该书的雏形其实是阮先生的一本“读书笔记”。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他像是一张摄影师的“精选集”。等我看得越多、学得越多、拍得越多再回头看,我发现这本书里的二十位大师几乎都是某一种风格或派系的开创者,比如书中写到的英国人Tony Ray-Jones,他作品诙谐幽默有些荒诞的风格直接影响了马丁·帕尔(Martin Parr),再到新生代的西蒙·罗伯茨(Simon Roberts)这一批人,他们一脉相承,作品里都蕴藏着英国摄影师独有的冷幽默和自嘲。我敢说,从现当代摄影师的身上或多或少的都能发现这二十位摄影祖师爷的影子。
现在我们说起台湾作家阮义忠先生,恐怕他的影响力没有当年那么大了,甚至在圈内还有一些争议。但是要清楚,早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那个数码相机逐渐流行、摄影正在国内方兴末艾的年代,对于摄影的理论与教育这块,当年在市面上还很难找这样一本普罗大众的、并由中文撰写的摄影理论知识书籍,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阮义忠先生对大众摄影的普世教育起到一个启蒙的角色。
“人性是要靠沟通、了解、体谅或申诉才会出现的。邂逅并不等于沟通,只是把照相机镜头对着别人并不等于关怀。”后半句让我陷入了深刻的反思,回想了我前几年做新闻摄影记者的时候,为了赶时间交稿而匆匆拍下些自以为充满关怀的照片,总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
如果有读者也正刚好开始自学摄影,我建议你从这本简单好读的精选专辑慢慢开始,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摄影师和风格,再开始着重往这一类型的方向深入研究。或许在今天有人会说这本《二十位人性见证者》里介绍的摄影师们太过时了,一群在二十世纪拍摄黑白照片的人,离现代摄影未免有些遥远。如果你想学好艺术,你就必须去读点史料,搞清楚自己在这个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为介绍这本书,我这两天才了解到原来这本书1985年4月在台湾就有了,他比我的年纪还大。我在想,书可能没有过时,是我们过时了。
1《斯噶尼克湖边的黑人男孩》是这张照片的标题。它的现形,让人完全明了:原来布列松的风格形成是有源头的。布列松的“决定性时刻”哲学,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来解释就是: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来临时,环境中的元素会排列成最具意义的几何形态,而这种形态也最能显示这桩事件的完整面貌。有时候,这种形态转瞬即逝。因此,当进行的事件中所有元素都是平衡状态时,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刻。——引自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2我们最常见到的照片是:在街上无目的地闲逛,随时都想抓住陌生行人在时空下发生的一刹那趣味。不管对象的身份、表情是什么,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姿势’而已,而非‘生活的内容’。人性是要靠沟通、了解、体谅或申诉才会出现的。邂逅并不等于沟通,只是把照相机镜头对着别人并不等于关怀。摄影对对象的反应作用要比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对象中去重要多了。——引自 罗曼·维希尼克
3摄影艺术的最根本精神,也就是这份“意义与价值”。好照片不仅对自己有意义,有纪念价值之外,还能够产生“对别人也有意义,也有纪念价值”的力量……摄影的可贵在于它能完全而准确的为生活面貌留影,抓住了人性中的共同情怀就能引起别人的共鸣,也就是对别人具有意义与纪念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说艺术抓住了时代,同时又具有不朽的力量。——引自 雅克-亨利·拉蒂格
栏目阅读的对象有摄影类专业读者,也有这方面完全没有知识储备的普通读者,希望您撰写的这篇文章通俗易懂,活泼有趣,让阅读书籍、阅读摄影类书籍成为日常一种常态发生,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