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到了古诗词、老师傅、机器人和平面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二十周年学生作品展”于6月5日至6月30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纵观展览,我们发现,已成为贯穿新生代大学生作品的关键词,而背后呈现的,是这所学院二十年来积累形成的特有的教学理念与价值追求,也就是本次作品展的主题“人文设计”。
刘海粟美术馆一号展厅集中展出华东师大设计学院近年来在设计教育领域中的探索和实践。
作品《用生成中国古诗词画意》,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古画为切入点,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创新技术和中国古代诗词绘画的艺术特色,生成出富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古诗绘画作品。根据古典诗词生成的古画,几乎看不出是人工智能的杰作,还以为是某个博物馆的藏画呢。
AI数字艺术小组创作的《溯源》《诗的篇章》,是让人工智能生成诗歌,根据诗歌生成旋律,根据旋律再生成数字人的动作。作品运用生成式AI、声感呈像、及虚拟现实等前沿数字技术,创造沉浸式的四维空间体验。
作品《AI技能教练,永生的数字师傅》,让人工智能为我们请来一位永远不会退休的“老师傅”。每逢在技能学习中遇到问题,你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傅”,现实中老师傅们的丰富经验将变成“永生”。
该作品的创作者表示,在建立数据库时,学生们跟着现实中的老师傅如“上海工匠”顾惠明等进行学习,对制作过程进行拍摄,对制作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全面记录。“永生的老师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水平来一步步传授,而且是24小时随时回答学习者的问题,未来,它可以应用到技能教学、非遗传承、工厂生产指导等领域。
作品《老年陪伴1.0 》把目光投向了老龄化社会。不但关注老年人取物、送物等日常照护的需要,还重点设计了机器人的情感陪伴功能,依据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实际调研与数据分析,创作者突出了机器人的情感化动作以及交流方面的表现。
《AI设计与平面设计革新实践》项目,旨在探索让AI技术更好地辅助平面设计。未来设计师能利用AI做些什么?创作者表示,利用AI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比如它有快速预览的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师与客户更高效地交流。
二号展厅展示了华东师大设计学院国际化办学和产教融合的成果案例。产教融合项目方面,学院每学期向学生公布十多个与企业合作的实际研发与设计项目,学生不分专业、年级,可自主选择课题组进行学习,学院教师与企业和业界导师组成联合导师组。学期结束时,学生需要通过现场展览完整展示研发设计成果,并作项目路演。此项改革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其中,上海公交车身涂装创意设计是学院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合作的实践项目,学生们为上海公交71路、20路、55路的车辆设计车身涂装,结合了国庆、春节与四季等主题,表现出中国文化和上海的城市故事。
展厅中,还把教室搬到了现场——这是由华东师大设计学院插画设计专业方向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执教的插画创作课。
三号厅展出的是学生的日常课程作业和部分历年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近二十年来,学院的学生作品获得了包括近三十项红点奖在内的一百多项国际顶级设计专业比赛的大奖,并获得了四百多项设计专利。
四号厅展示了由学生们高度参与的学院学术与科研成果。其中,有新中国工业设计史、上海优秀建筑(1949—2000)研究以及可持续设计的应用研究等科研成果。展厅中,还有一个学院师生用人工智能辅助实验性研究的独特案例“2:1 AI世界摄影史研究特展”。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表示,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自然、科技和艺术人文融为一体的“人文设计”作为核心教学理念。当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来临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拥有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能力。大学需要给学生播下一粒成长的种子,而评判成败的关键,是看其是否能够真正激发起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和工作的激情,以及对生命过程的期待与珍惜。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发现一个更好的世界,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次作品展开幕式后,设计学院时尚专业的学生们献上了一台高水准的时装秀,这场秀还将受邀参加今年十月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Talent to Talent 2024”表演时装秀。
展览期间,华东师范大学还将在每个周末举办现场学术讲座、师生与市民的交流活动以及儿童插画训练营等十多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