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开新展:她让照片与照片对话
只要看过安妮·莱博维茨的摄影作品,她的名字就成了可识别的“滤镜”:一种以著名拍摄对象和独特色调构图糅合而成的风格。莱博维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她的作品集就是一本“世界名人录”,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埃隆·马斯克、约翰·列侬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悉数囊括。奢侈品广告、新闻杂志、品牌年历、加冕典礼,只要打开新闻网站,总有几幅莱博维茨的作品能给人留下印象。
2023年秋天,莱博维茨在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全新摄影展“安妮·莱博维茨在工作”。这是十年来莱博维茨的第一个大型展览,共有300幅作品展出,其中有25幅专为展览拍摄的全新肖像。莱博维茨在部分新作中重新拍摄自己合作过的对象,如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2014年,莱博维茨曾为他拍摄肖像,8年后,拉什迪被刺杀导致右眼失明,如今以蒙眼新造型出现在照片中。莱博维茨将这批新作品视为美国社会变迁的见证。“他们(博物馆)没有问我想拍什么,也没有问我想去哪里。我意识到我想更新自己的作品。作品的力量来自于把照片放在一起观看,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充满历史感。”
灰白长发、黑框眼镜、一身黑衣,标志性姿势是扶着下巴沉思,莱博维茨的个人形象像她的摄影作品一样极具辨识度。她身高180厘米,一双大手足够稳稳地掌握沉重的摄影器材。采访她的《每日电讯报》记者形容,莱博维茨的手“像爪子一样有力,就像她那业内著名的坚韧与决心一样”——为了达到她认为最好的效果,莱博维茨曾要求拍摄对象连续摆姿势16小时,直到她满意为止。与她合作30年的同事承认,她“不是一个好相处的对象”。当记者询问她“你是爱猫还是爱狗”,莱博维茨大笑着回答:“都不爱,我永远不在家,不管养什么,它的下场都是死亡。”因为拍摄过太多名人,媒体总爱追问莱博维茨的拍摄趣事。她非常谨慎:“当然,有些人是很难相处的。但请不要逼我说出他们的名字,我会发疯。在这个行业里,你不能不谨慎。”
英国媒体曾爆料,莱博维茨在拍摄英女王时要求她摘下王冠,被女王冷脸拒绝,“你以为(我头顶的)这是什么?”莱博维茨后来澄清,女王只是对她说“你要走出自己的风格”。她承认,自己应该不是女王最喜欢的摄影师,“她可能觉得我带的拍摄设备太多了”。莱博维茨讨厌被称为“名人摄影师”:“我受不了名人(Celebrity)这个词,太粗鲁了,我为著名杂志工作,没错,这些杂志上有很多名人,我拍摄的不过是各行各业的人,因为我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
2021年,她在一次演讲中透露自己至今接到拍摄任务时还会紧张,不但因为要和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些人打交道,也因为每次创作都是不同的。在走进摄影棚之前,莱博维茨可能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影像资料、设计场景。如果拍摄对象是作家,她要阅读他们的所有作品。许多媒体评价,打破艺术种类、注重阅读与文学的背景可能是莱博维茨与许多摄影师最不同的地方,比起普通摄影师,她更多面、更复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自己在摄影里扮演的角色,作品永远是主体、主角。”莱博维茨说,她每去一个地方创作项目,就会阅读许多关于那里的书。“我去瓦尔登湖之前读了梭罗,又在奥尔科特写《小妇人》的别墅里住了一段时间。我成为摄影师,正是因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世界》这本书。”
“那是我在旧金山艺术学院读书时读到的。我当时正在学习绘画,也许是照片的某种魅力和‘世界’这个词吸引了我。一个摄影师可以带着相机去不同的地方旅行,看看别人如何生活,把‘寻找’作为一种使命,这个想法令人惊叹、激动。这本书在我脑海中刻下了50年的印记。”
莱博维茨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母亲是现代舞老师,父亲是空军中校。全家人常因父亲工作调动搬家,“每到一个地方,母亲都带我们去图书馆,让我们坐在地上阅读小说”。母亲带她去上舞蹈课,“那些俄罗斯老芭蕾舞者的口音太重了, 你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我还是一直在跳舞”,舞蹈带来的律动感最终影响了她的肖像摄影作品。在旧金山艺术学院读大学时,莱博维茨以为自己会做艺术老师,“那还是越战期间,旧金山到处是军人,空气里还有‘爱与和平’的夏日余温”。布列松的摄影集,突然让莱博维茨看到放下画笔,拿起照相机的可能性。
“比起绘画,摄影更直接、更快速。我爱上了暗房,我认为它性感得令人难以置信。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带着相机,就像多了一个朋友、一个可以一起出去看世界的人。它是一个社会化的工具。”莱博维茨在一次讲座中形容,相机“像一种执照,让你觉得你有权利四处走动、做一些事情”,在摄像机还是大砖头的年代,手持一个沉重的机器让她有了一种作为旁观者的特权:“你会忘记自己在那里,你只是在观看。特别是你年轻的时候,你会忘记你的存在。”
大学毕业后,莱博维茨在以色列工作了数月,随后返回美国,为创刊不久的《滚石》杂志担任摄影师。1980年,莱博维茨为列侬和小野洋子拍摄的写真在列侬去世后成为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打响名气后,她又为《时尚》与《名利场》等杂志工作,也与后来的伴侣、作家苏珊·桑塔格一起写作。莱博维茨回忆,从《滚石》到《名利场》,她关注的主题从摇滚明星逐步扩大到政治家、演员和许多普通人,这让莱博维茨对纪实文学、艺术和国际政治的了解有了发挥的舞台。
“多年来,我所做的是创造一个不同风格的词汇表,我会借鉴许多不同的拍摄方法。有时我会回到报告文学、新闻报道里,我可以用许多不同的风格来创作,突出、解释主题,增添戏剧化。”她曾让桑塔格为她列书单,阅读伍尔芙《达洛卫夫人》、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等文学作品,也爱读历史书和叙事散文。莱博维茨曾说,阅读让她跳出了摄影师与被拍摄对象之间二维、单一的关系。她学会像观察小说主角一样观察他人。
“社会普遍有一种观点,认为肖像摄影师必须让被拍摄对象放松下来,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在2020年的摄影公开课上莱博维茨说,她所做的只是从相机后方观察她的拍摄对象。“人类是复杂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面性,这就是我的创意来源。哪怕是在最精心设计的场景里,我认为也有一些真情悄悄流露。”
莱博维茨可能是当代真正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她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她完全改变了游戏规则。她最伟大的成就是被广大普通观众接受,她既是高雅艺术,又是主流艺术。她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在多样性方面显得极为有趣。她在音乐、文学、政治、艺术、时尚和电影之间不断转换,在作品中将所有这些领域融合在一起,超越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传统界限。她的作品可以出现在光鲜亮丽的杂志上,也可以出现在精装书、画廊或者巨大的广告牌上。这就是她的多面性。
因为给许多奢侈品牌拍摄广告,莱博维茨一度被认为是时装摄影师。2021年,她在自己的作品集《奇境》中温和地反驳了这个观点:“回顾我的作品,我发现时尚一直都在,在我所有作品中都有一席之地。但摄影永远是第一位。”
2023年秋天,莱博维茨在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的特展就被视为是对她职业生涯的一次全面的呈现。今年74岁的莱博维茨说,她的生活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她的三个女儿都成年离家,自己成了“空巢老人”,她选择卖掉纽约市中心的房子,搬回工作室居住。水晶桥的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1月29日,之后在全美其他博物馆巡回展出。这是第一次,有博物馆委托莱博维茨为展览创作,她可以自由选择拍摄主题。
除了近300幅莱博维茨过去创作的肖像作品,她还为自己近年关注的主题拍摄了新作:因为关注社会平权活动,她拍摄了非裔活动家、政治家斯黛西·艾布拉姆斯(Stacey Abrams);因为对科技话题的兴趣,她邀请著名硅谷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和他的母亲一起出镜。还有因被刺杀一只眼睛失明的作家拉什迪,在一个专为拉什迪设计的角落里,他先是和他的作家朋友们出现在2017年的集体照里,气氛松弛而温馨,之后又单独出现在一张照片里,一只眼睛因受伤而被遮住。拉什迪这几年来命运的转变不言而喻。莱博维茨在展览开幕时说,这种并列设置是“希望创造新作品与其他图像之间的关系”。
“安妮·莱博维茨在工作中”展览占了博物馆的五个房间,共530平方米,其中不但有莱博维茨的摄影作品,也有她的笔记和参考书籍,“就像走进我的大脑”。展览并不特别按时间顺序布置,也没有“试图关注标志性的作品”。博物馆对媒体说:“安妮更希望人们关注这些不同的照片如何互相对话。”莱博维茨拒绝将这个展览称为“回顾展”,认为这个词太伤感了:“这个展览不是句号,不是感叹号,我们应该叫它‘正在进行中’,因为我会一直继续工作。”